欢迎来到上海与仁培训学校有限公司!! 收藏首页 | 网站地图
与仁动态
2019.3.13陈校长专项指导

时间:2019.3.13

人员:陈、沈、周、王、邹、邓、蔡

主持:周    记录:邹

议题:陈校长专项指导

一、陈校长专项指导《用爱和策略转化学困生》

根据老师提出的56个问题,有针对性的分成四类,即学困生转化、家长沟通、学生沟通、树立教师威信。今天讲第一类学困生转化,我的标题是:《用爱和策略转化学困生》。

医生治病和老师教学都需要先确诊然后才能对症下药,下面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。

一、学困生的定义及类型

1.学困生的定义。2.学困生的类型,共八类。

二、学困生的成因

学困生的产生是病因复杂的综合征,是学生自身、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合

力作用的结果。学困生的产生有以下两个方面:1.学生自身原因,是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(内部原因),包括智力因素、非智力因素和身心因素。2.外部因素有以下四种:学科教材原因;学校原因;家庭原因;社会原因。

三、学困生的心理

学困生的心理特点(问题)各不相同,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。学困生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:1.自卑心理;2.孤独心理;3.焦虑心理;4.模糊心理;5.被动心理;6.相容心理;7.逆反心理;8.厌学心理。

四、转化学困生的策略

爱心和适切的策略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关键。在具体讲转化的策略前,我必须先强调三

个观点,因为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三个观点才有可能使转化的策略适切、有效。

第一个观点: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。1.学生是发展的人;2.学生是独特的人;3.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。第二个观点:激发自信、开发潜能是转化学困生的本质。第三个观点: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

下面就谈谈转化的策略。分教育教学两大方面。转化学困生更能体现教书育人。如果只注重学困生的学业,而少在非智力因素的转变上下功夫,将事倍功半。因此,要教育、教学双管齐下,而非智力因素的转化更重要,起决定性作用。先说教育方面:

(一)加强思想教育:1.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;2.要尊重学困生的理想;3.对学困生关心、友好,注重鼓励;4.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;5.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,逐渐转移成为促进学习的正能量。

总之,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,取决于能否让他们重拾自信。有句话说得非常好:“心若改变,态度跟着改变,态度改变,习惯跟着改变,习惯改变,性格跟着改变,性格改变,命运跟着改变,命运改变,人生转向成功”。转化学困生,攻心为上!

(二)改善教学策略,有以下六个方面:1.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;2.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;3.加强学法指导,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和窍门;4.改进教学组织形式,提倡合作学习、互助学习;5.老师要有爱心、耐心、恒心;6.加强家校联系,形成合力,共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。要牢记:不能伤害子女的自尊心、不能打击子女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底线。

    二、老师感受反馈

1.周老师

听了很有感觉,每个点都很熟悉,但自己缺乏理论知识。晚托的学生大部分是在知识点上有所欠缺,但智力都挺正常,要想转变他们,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爱,才能走进他们,才能感同身受。其次态度要柔和,面对孩子时要有正能量,要有正能量的期待。比如对沈同学要及时给他解惑,这样做题中阻碍少了,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;再如对徐同学,她从小就惧怕数学,所以要经常鼓励她,说“你可以的”“你能做到的”“不会的一切有老师”等,树立对自己的信心。最后要时刻反省,要时刻敲响警钟。

2.邓老师

问题1.有的学校不按教科书进度上课,自己选择章节来上,是不是违反了教育教学的

规律?

陈校长答:是的,已经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。

问题2.有的学校教学进度太快,好多孩子都接受不了,即便最后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,

但孩子在最初学习时底子没打好,受到了打击,自信心没了最后就放弃了。

陈校长答:这个也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。是为了应对应试考试,是错误的。

问题3.如何让转化学困生的速度更快?

陈校长答:还是要攻心为上。要从他们的自身出发,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挂钩,要激发出内因。

3.王老师

感受很深,但还需深思,比如社会因素、人际关系等考虑的不多,从自己方面考虑得多,

学生方面思考的少。1.现在来辅导的学生中除去智力因素,其他七个方面他们都占了三个到四个,陈校长讲了很多方法,比如读课文、让较弱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,或是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等等都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很贴切。2.学困生也有理想,也有对自己学习的规划,但正如陈校长所讲,他们容易被老师忽略,而且自身缺乏学习动力或是意志力不够。要重视他们,重视他们的理想,要让他们感受成功,从而激发自信心。3.陈校长刚刚讲到的关于学生心理的那段话让人印象深刻。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,尤其是不能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、自尊心。

    4.沈老师

1.实践虽不到位,但理论可以站得很高。站高后判断就不会有误,也许中间会有波折,但大方向不会错。2.教育到了最后是圆的,看不清、看不明是因为看得不到位,要不断学习,才能站得更高。3.教育要走心,走心了学生会感受得到;教育要有爱,理论要站得高。4.孩子是发展的,要定阶段但不能定性;孩子是独特的,需要深入了解;孩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,要尊重他们。孩子的不好是暂时的,不是永久的。

5.邹老师

1.陈老师准备得很用心,自己深受启发,但需要深思。比如:攻心为上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、老师的正面引导等等让我想到了心理学。2.来辅导的学生有大部分是学困生,因此关注学生要到位,指导学生要细致,要深入到学生解题的每一步中,才能一针见血地解决问题。3.周末六年级的学生层次差异比较大,我会请较弱的来读题,请较好的学生来答题,这样既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、提高了大家的注意力,又复习了将要学习的问题,同时管理了班级的纪律。八年级东方有两个班,一个基础好一些,一个基础弱一些,同样的学案,吸收了其他老师的意见(比如周老师、王老师、沈老师等),在给较弱班级上课时我就将环节拆得多一些。比如10道练习题,先去掉两道,再将剩下的8道分两次作,先做4道,讲完这4道后,再做剩下的4道,然后再讲。这样比我以前给他们一起做10道题效果好很多。

6.蔡老师

1.有爱。情感是第一位,教育是艺术,要将爱转变为方法、手段,即策略。2.陈校长的三个观点要成为我们老师的观点,学生是发展的,是因为他有缺点、不完善,所以才需要发展。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,他直接反映老师的教育修养、学养内涵。3.学困生多是学习被动的,既要促发、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又要常常对他们进行管束督促。

7.陈校长

我很感动。这边接受辅导的学生大多是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,学困生有一定的数量。我们做的就是转化学生的工作,要让他们各有所得,自己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。

三、常规交流

1.王老师:初三的谭同学、徐同学、田同学抄作业。让她们当我的面做作业,面批面改;一中作业中不会的老师要求讨论,有些孩子就直接抄抄,需要盯一盯、讲一讲。

2.邓老师:周末初一和六年级进度不匹配需要调整;叶同学上课活跃,需关注,学校缺课多,但这边还能跟得上。

3.邹老师:六年级需分班。

4.周老师:谢同学作业要多关注;田同学作业抄的,引导她自己多做一些,不会的多教

一教;上次考试徐同学、谭同学、卓同学等都是数学基础失分多,其它学科基本正常。